一、數據庫(如oracle、mysql)及編程語言(php、python、perl、lisp)的區別
數據庫就是數據庫,不要因為某個時候被用于網站應用就叫他網站數據庫。
這里所謂的數據庫應該是數據庫管理系統,如最大牌的Oracle,社區熱門的MySQL,開源中較高級的PostgreSQL,微軟家的SQLServer等。
他們提供開發者類似的鏈接數據庫的方式,提供基于一定標準但又各有差異的查詢語言,最終目標是提供開發者方便的查詢、插入、刪除、修改數據的能力。而不同數據庫管理系統性能上也有差異,在不同數據的量級、訪問量級可能各有優勢,具體比較的參數應該沒有必要給出了,業界好像也沒有什么統一的benchmark。我介紹一下在哪些情況下會選擇誰就是了。
如果只是個人想搞點小應用,小網站,搭個博客什么的,推薦MySQL,因為它免費,穩定,在大多數情況下性能優越,來自開源世界,例子豐富。當然某些大型網站也用他,比如Twitter,不知道知乎是不是也用……如果是商業應用,非得跑在Windows Server上,又對微軟家的東西有執念,可以用用SQLServer,但是其實不推薦的。如果有錢沒地方用了,應用也是非常重量級的,可能需要更豐富的功能、強大的處理和相應性能、數據倉庫、挖掘服務、售后各種服務,那就Oracle吧!絕對用到你爽……學習起來也挺不簡單的,把他拿下,去公司搞數據庫應該輕松得很了。
其實真正軟件開發上來講,應該避免直接去面對數據庫,而應該用一些中間件,或者至少是一些ORM工具之類的幫助完成這個工作,并進一步的采用配置管理,使得實際應用得以與具體數據庫系統、版本去耦合,如果需要切換其他數據庫只要通過配置管理調整而不需要重新寫代碼。
各種編程語言不同,語法上就不同,適用的范圍不一樣,性能不一樣,開發效率不一樣,而且也有個人喜好傾向之類的,而且每種語言背后還存在著其自有的編程思想,難以一一比較,如果感興趣,可以從一個語言開始深入了解,然后逐步擴展到其他語言上去,再進行比較。
延伸閱讀:
二、為什么要持久化連接
這和 web 服務器的工作方式有關。web 服務器可以通過三種方法來利用 PHP 生成 web 頁面。
名列前茅種方法是將 PHP 自以為 CGI“包裝器”用作一個單獨運行的語言解釋器(CGI Wapper)。當以這種方法運行時,PHP 會為向 web 服務器的每個 PHP 頁面請求創建并銷毀 PHP 解釋器的時候實例。由于其會隨每個請求的結束而銷毀,因此其獲取的任何資源(例如指向 SQL 數據庫服務器的鏈接)都會在銷毀時關閉。在這種情況下,不會從使用持久連接中獲得任何好處——因為根本不會持久。
第二,也是最流行的方法是把 PHP 用作多進程 web 服務器的一個模塊,這種方法目前只適用于 Apache。多進程的服務器通常有一個父進程和一組子進程協調運行,子進程負責提供網頁的工作。每當接收達到客戶端提出請求時,該請求會傳遞給尚未給其它客戶端提供服務的某個子進程。這也就是說當相同的客戶端第二次向服務端發出請求時,它將有可能由與名列前茅次不同的某個子進程提供服務。在開啟了一個持久連接后,所有請求 SQL 服務的后繼頁面都能夠重用與 SQL 服務器建立的相同連接。
最后一種方法是將 PHP 用作多線程 web 服務器的插件。目前 PHP 支持 WSAPI 和 NSAPI(在 Windows 上),允許 PHP 作為 Netscape FastTrack(iPlanet)、Microsoft 的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IIS) 和 O’Reilly 的 WebSite Pro 等多線程服務器的插件使用。該行為與前面描述的多過程模型相同。